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热门话题 >

不忘初心 从容自信

时间:2018-01-05 00:00:00  中国汽车新闻网  

时光似箭,岁月如歌。

  站在2018新起点,回首刚刚作别的2017年,“变革”、“创新”已为常态。融合与颠覆并存的这一年,中国汽车正在逐步摆脱简单化的规模扩张和数量叠加,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含金量的高质量增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决心和行动深化改革,在深水区和攻坚期向积存多年的顽疾开刀;正在政策的调整中实现着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和升级,政策开始从扶持、刺激向引导转型,一个政策逐步向市场倾斜、让位于市场的开放、公平竞争环境已经初现。

  2017年的中国汽车,亮点不断、火花频现。看,自主品牌集体向上的大势,在海内外塑造了史上最好的“中国品牌”形象;看,新能源汽车增势喜人,在摆脱诸多浮躁之后,核心技术提升、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看,商用车稳中上涨,排放升级、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实现了量质齐飞;看,智能网联时代渐行渐近,零部件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角色正从配角向主角转变;看,积极投身汽车领域的新势力,在这一年梦想纷纷落地,传统车企也在这一年实现着一个又一个的自我颠覆和一轮又一轮的跨界融合;看,汽车流通领域风起云涌,在模式上经历不断尝试、突破和创新。

  2017年的中国汽车,在驶向新时代汽车强国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从容自信。

  ■ 改革触及核心 大刀阔斧力破禁锢

  向惯性作别,已经成为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必须具备的本领,不破不立者没有未来。

  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依托改革,全行业在向“虚火”告别,不再为了屡创新高的产销数字而沾沾自喜,而是将提质增效作为前行的主旋律。

  2017年,全行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激情持续高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更趋合理,产品结构不断升级。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下,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这其中,自主品牌车企作为一股重要力量,成为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锋。长城、吉利的高端品牌产品纷纷入市,令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产品在中高端市场具备与合资品牌同场竞技的素质和能力;上汽、广汽自主品牌的持续盈利等种种迹象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自主品牌车企实现集体向上的最强原动力;吉利收购宝腾、路特斯及持股沃尔沃集团,显示出自主品牌车企在国际化道路上步调自信,更有底气。

  2017年,汽车行业的改革从未如此大刀阔斧、触及核心。这一年,中国一汽与兵装集团两家汽车国企“一把手”的换防,以及中国一汽和东风两家大型汽车国企完成更名、实现改制,将汽车行业的国企改革推向实质性阶段。这是一场打破禁锢、力斩束缚的硬仗,对企业而言也是一项颇具挑战、不容回避的艰巨任务。

  ■ 政策深入调整 为结构升级护航

  梦想成真,落地不易。坚守初心,更需有勇有谋。

  2017年,是政策频繁出台、深入调整的一年。政策的引导也在为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目标和提高结构调整效率保驾护航。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发布为建设汽车强国定调。在力争经过10年努力迈入汽车强国行列的总目标下,确立了涵盖自主创新、跨界融合、品牌提升、开放合作等在内的六项重点任务和以创新中心建设、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推进、节能技术提升等八大工程,使建设汽车强国的目标不再缥缈。

  新能源汽车,依旧是2017年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我国已启动制订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消息在这一年曝出,随后长安、北汽等纷纷表态跟进,产品电气化转型态度坚决。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也成为助力汽车产业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方面,2017年,无论行业内外,资本对新能源汽车更加偏爱,纷纷强势涌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经历了近几年产销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2016年的“骗补”风波,新能源汽车也在2017年迎来调整期,力图挤出“水分”,提高成色。

  同时,《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推动产业向电气化转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则解除了纯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数量限定,并取消汽车电子和动力电池合资企业的股比限制。未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将会更高。

  “双积分”政策的正式落地,为多年来急速发展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用传统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这“两条腿”,走稳、走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之路。这项决定未来竞争格局变化、甚至影响车企生死存亡的政策出台后,也使全行业进入到应对未来竞争的“紧急备战”状态。通过政策的调整,市场竞争决定成败的新时代渐近。由“双积分”政策引发的新一轮合资潮在2017年显现,江淮大众、戴姆勒与北汽、福特和众泰、雷诺-日产和东风……对此,业界的判断喜忧参半。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补贴门槛的提高,将使优质产品和领先企业脱颖而出,逐步实现优胜劣汰。

  智能网联成为行业发展热点和国家政策的焦点。除传统汽车厂商加快布局,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抢滩,各路资本相继涌入,跻身智能网联汽车的战场。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出台,让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有了顶层设计背书,科技发展新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汽车业。

  2017年的商用车领域,享受到政策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红利。重型柴油车国五排放标准的实施,在拉动市场销量实现增长的同时,也使产品结构实现了升级。2017年,越来越多的环保、智能商用车陆续投放市场,并得到市场认可。

  ■ 创新持续颠覆 新旧势力角逐

  时光匆匆,瞬息万变。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新一轮科技革命已在汽车产业掀起一场产业变革,重塑和颠覆,成为2017年汽车行业的热词。

  2017年7月,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以乘坐自动驾驶汽车的方式入场,为活跃在汽车行业的互联网势力赚足人气和眼球。彼时,李彦宏的“惊人之举”还被质疑违反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5个月后,北京市率先出台了全国首个自动驾驶路测办法,自动驾驶将有法可依。

  2017年,新造车势力很忙。他们在忙着向业界宣布,曾被质疑的造车理念已经从PPT走下生产线。尽管乐视汽车的风波仍未消散,但蔚来ES8、威马EX5量产车型的亮相,让2017年的新造车势力除了“天花乱坠”的PPT和不容小觑的融资实力外,变得更接地气。以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2017年猛踩油门,全速布局汽车产业,成为颇具实力的搅局者。

  2017年,新旧造车势力的角逐日趋胶着。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大趋势下,包括自主车企、合资车企、跨国集团在内的传统车企纷纷努力展开布局,2017年的中国汽车圈几乎是“全体新能源,无处不AI”。这背后是对百余年汽车传统制造业的颠覆和重构,传统车企都在投身于一场智能化未来出行服务方案提供商的转型中,新造车势力则凭借逐渐壮大的势力,开始跃跃欲试“挑战权威”。

  是对抗还是融合?是竞争还是合作?在争相布局、抢占未来的同时,2017年,我们看到了来自新旧造车势力之间的代工合作,也看到了新造车企业在多地热火朝天地开建生产基地和厂房。就在2017年即将结束的时候,继与江淮、长安分别签署代工协议和战略合作后,蔚来与广汽集团又共同出资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也许,没有惟一答案才是正确答案。

  2017年,是传统车企人才“集体出走”的一年。从谷峰、朱江、徐吉汉到刘明辉、张海亮、墨斐,再到丁磊、程惊雷、李峰、沈峰……多位传统车企高管跳槽造车新势力的消息从年初一直延续到年底。这也许正是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在创新颠覆过程中的一种加速融合。

  2017年,也是汽车产业战略结盟的爆发年。随着全产业跨界融合的提速,这些联盟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实现了跨行业、跨体制、跨领域的广泛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合作不约而同地将重点锁定在了新能源及前瞻技术领域。包括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一汽、东风、长安三家汽车国企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及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科技公司、通信企业等21家企业跨界成立的国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变革、合作和创新勾勒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2017身影渐远,会否些许怀念?

  2018翩然而至,祝福新一年!(中国汽车报)

 

最新推荐